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96节 (第3/6页)
果如何尚不知晓。 但远征除了军队本身的战力,打的本就是后勤。 好在看起来,大家对于此战结果都是看好的。连一贯精打细算的杨慎,如今也再不添堵,仿佛只希望这征倭大战早日顺顺利利结束,因此还提前安排着将来怎么治倭。 这个课题,与朝鲜不同。 援朝官员,大明还会给俸,也计考成。 而要去东瀛的话,将来就算是迁居了。 大明愿意去东瀛的人,会比愿意去朝鲜的少得多。 那么大一个海外孤国,将来哪怕朝堂上也势必是以本地人为主。 其中需要的治理智慧极高,朱厚熜一直没有停止对朱载墀的教导。 “东瀛国土远大过朝鲜,但连年战乱,如今人口却大约多不了多少。虽说地狭多山,毕竟疆域辽阔,只是过去交通不便,治理不力……” 与中国几千年打下的基础不同,东瀛如今的发展状况实则连朝鲜都不如。 由于多山,中古时期本就小国林立,发展缺乏规划。 后来虽有所谓天皇“一统天下”,但实则在治理能力方面也差了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不少。再加上很快又进入幕府时代,“摄政”的幕府大将军也是通过缝合地方诸侯实现表面上的“一统”,各地大多自治。 这种情况下,权贵大多是那些家,依附于他们的家臣和武士居中,再底下就是农民、渔民、工匠、商贩和贱民了。 “如今大明百姓虽然仍旧比不得官绅富户显贵,但也比那东瀛百姓强多了。你去了东瀛,需要打破的是那里千年来都是那么些门阀高高在上的局面。能破了这个局,百姓就会衷心拥戴你……” 朱厚熜自然很清楚那里哪怕几百年后,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