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11节 (第3/6页)
,符合整个大明稳定发展的利益。 不光那些,曹察还有个在如今相对公正了许多的会试和殿试中脱颖而出的状元侄子。 若是正常来看,如果皇帝觉得皇后安排的另一个计划合适,他这个状元侄子也将成为太子将来的肱骨之臣。 状元国舅呢。 可惜,朱厚熜印象里完全没有他这个侄子的名字。 考纲和考制改了,有些人有个好父辈,确实更会做题了,风头甚至盖过嘉靖十四年的胡宗宪、赵贞吉。更别提天资其实一般,最终只混了个二甲出身的海瑞。 所以他看似非常符合皇帝需要的一套计划,完全挑动了朱厚熜的愤怒。 “……仁寿宫竟有此事,臣委实没想到。”曹察一脸毫不知情的慎重,“此事干系重大,臣以为,当宣张总辅、严国务、刘尚书及诸位参策一同慎重处置。” 朱厚熜不意外他首先是这样回答。 而后则是朱厚熜再次问道:“朕只宣了你,问的此事。你不妨先说说,等群臣来了,你的意见是如何处置?” 涉及张太后的事,皇帝为什么只宣了他这个民政部尚书? 官做到这份上,自然知道皇帝必定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 因此有好有坏。 好的方向,是皇帝已经赞同了这个方案,先跟他商量好,再和众参策统一意见。 坏的方向……曹察想过,所以他跪了下来:“臣以为,万不能因此迁怒仁寿宫,必是宫中三五奴婢造谣生事,当严惩以儆效尤!后宫安稳为上,陛下宜早做决断,安东西六宫之心、明东宫太子之位,平息朝野波澜,则君臣可一心国事。” “朝野波澜……”朱厚熜不动声色地重复了这个词,“朝野波澜……如今朝野,有什么波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