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3章 不怒自威 (第2/8页)
” 州学的学生大多有些来历,甚至多是官员豪绅子弟。这些年轻人见多识广,不畏威权。 一个学生问道:“使君,如今朝中出仕,多是文官,学弓马倒是无碍,可却影响了学业。须知,存存光阴寸寸金呢!当时刻苦读。” 科举不考弓马,那么,我们学弓马作甚? “这是典型的应试想法!”杨玄说道:“科举靠什么,你等就学什么,就琢磨什么。科举考的是什么?诗赋文章。可大唐如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他看着这些学生,觉得教育的革新刻不容缓,“大唐如今面临的问题是流民,是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 那么,诗赋文章能否让你等知晓解决之道?显然不能。大唐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北方的大敌。诗赋文章可能让你等解决这个大敌?不能! 那么,问题到了这里,我想问问,科举的目的是什么?谁来回答。” 一个学生举手,“为国选材。” “说得好!”杨玄微笑,压压手,示意他放下手,然后说道:“科举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当前大唐的问题是什么,长远看大唐的问题是什么,找到这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探究……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据此,科举考试才能有的放矢。” 一个助教低声道:“使君说的倒是没错,可科举就是这些,谁能改?” “使君,您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一个学生问道。 “我啊!”杨玄想了想,“我对你等的期望是,上马杀敌,下马牧民。”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之中。 “科举就是一座独木桥,能走过这段独木桥的人不多。那么,剩下的人去作甚?”杨玄说道。 赫连燕进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