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 (第2/4页)
时候都有官差巡逻,小混混闹场之类的手段是不敢用的,那就打价格战! 结果这边几家店刚串联起来降了价,那边超市门口就出现一个大汉捧着一个纸筒叫喊:“喜讯,特大喜讯……” 仔细一听差点晕了——这上面念的东西不就是自家店的品种吗?这个价格……爷卖不起啊! 丫的爷不信你这么卖就不赔钱! 结果人家还真不陪,在这几样上陪的那么点钱,早在别的上面翻倍赚回来了,说白了,那就是钓鱼的饵。 再一段日子,这些店主终于消停了,或者认命了。 他们也算是找到了和超市和平共处的法子:价格比超市稍稍低一点点,商品种类多一点,老百姓也不会就为了那么一点子积分,就专门跑一趟超市,在偌大的店里找一圈——当然挣的不如先前是难免的。 继京城之后,各地超市也相继开业,虽然都叫一个名字,但没有人怀疑他们背后是一个老板,因为所有超市的名字,就叫“超市”。 就像一个地方有无数个杂货店一样,你能说每个杂货店都是一个人的?这不扯淡吗?加上各地超市掌柜的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主家看见京城的超市挣了大钱,才学着开的,所以就更没人朝那儿想了。 事实上,除非将七十二个城市里掌管土地户籍的小吏集中在一起,而这七十二个小吏又都过目不忘,说不定能得出,那七十二家超市的地契上的名字都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但是以目前来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知道地契是林沫的,不知道林沫这个名字的特殊意义,知道林沫是谁的,又不可能知道在某个城市的某块地的地主是林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