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组局港影的特效班底 (第11/14页)
。 毕竟赵氏国际贸易、影业公司、九龙日报大基地,还有新开的出版社都在这里,还有摄影棚、放映厅、唱片部门等林林总总,都在这里。 特效基地,一开始打造,就要朝着追赶好莱坞路子。 当然要搞一个足够大的基底。 那就,再买栋楼? 不是赵东淮壕无人性,而是他第二批从弯弯进的车玻璃生意,又结算到账了。 第一次车玻璃,一千万港币的货,最后变成五千多万,第二批进了3000万港币的货,结算到现在,又是一亿五的收益了,加上本金都一亿八了。 加上精装追女仔外埠卖2500万,两亿多了! 尖沙咀万家分舵,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每层大几千平的楼宇,也只是花了大几千万就搞定。 曾经邱德根花一亿买下50%亚视股份,亚视当时最重要资产,也是位于广播道81号的亚视大厦,地面之上六层高。 这两亿多笔钱怎么花?得研究下。 你说投资进万家品牌帮万家发展?不需要,当初孤胆飞虎卖断院线的一亿五港币收入,都支持者搞起十家分店,当后续其他一些影片收入砸进去。 万家发展很快,也不用再额外注资的。 还是那句话,我买一栋楼花一笔钱,拿着地皮产权贷款买第二个,第二个的产权贷款买第三…… 这特么就是最常见商业发展。 万家连锁后续追资,主要是一栋栋大楼的装修改造费,大招工之后的初期薪酬。 电影收益早就够用了。 就是赵东淮砸快销品收益买港灯股票,也是钱累积的速度,比股市里消耗更快。 这车玻璃和新戏卖断怎么花,真得研究下,总不能放银行躺着,你说搞特效工业费钱?等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