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祸绝诸天从东方不败开始 第33节 (第3/3页)
就。” 席正先淡声道: “倘若一直都未曾有人突破到最高层次,要么是剑典有问题,要么是人不行。” “前者,不就等同于一条死路,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后者,便是慈航静斋培育传承人的方式不对,如此才让一门盖世武学蒙尘,又给佛家蒙羞,更没有存在的必要。” 他脸上浮现似有似无的笑容: “正本清源,舍我其谁。” 师妃暄听完,苦笑一声: “直到如今,妃暄才明白法师为何有魔佛之名,不仅仅是那深不可测的武功境界,还有法师本身就自带一股深沉的魔性。” “比之魔门的离经叛道还来的可怕,只因他们都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世人所不容的恶事。” “而法师却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皆是在做再正确不过的功德善事。” “魔佛?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是,你所认为的一切真理,都是他人想让你接受并深信的道理,从而让你在规定的模式里锲而不舍的追寻你所认定的真相。” 席正先侧眸望来: “你可知所谓的情跟爱,所谓的苍生大爱,才是阻碍你前进的东西。” 第51章 与其说在意什么时候渐渐死去,不如在意自己到底有没有活过 “法师,你觉得妃暄会跟世民兄一样,三言两语就被你破了心境?”师妃暄沉声道。 席正先不以为意的悠然道: “《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乃是精髓所在,便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相,简单来讲,就是放弃自我,心中不再有我的概念,对一切自己的内心感受达到空性的境界。” “何解?明心见性也。” “就是要正确了解自己的内心,知道七情六欲从何而来,心中因七情六欲产生的所思所想。” “明白了内心的所思所想,学会摒弃是非心,摒弃七情六欲,使内心达到清明纯正。” “无我相,乃明心见性后,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不再对外界有所专注,修行以前我是我,修行以后我在指使我。” “便是以旁观视野看自身,不再本我思考问题,做到绝对中立。” “确切来讲,是不再执着于我这个概念,一切思想源于我该如何去做,而不再是我想如何去做。” “无人相,是明心见性后专注于内心,更是不会对外界有着更多专注,没有了我执我念也就不会在意他执他念。” “用最为通俗的话来说,行走红尘,面对他人的嬉笑怒骂,自身心境不会有任何变化,只觉得是猫狗之流在向自己说话,反而觉得很是有趣。” “无众生相,字如其意,乃无众生所相,对世间众生所有的人和事不再有概念。” “有人说众生平等,可有了平等的概念,就是有了相,因为众生的不平等,才会有众生平等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所以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无寿者相,最是容易明白,也最让人看不破,便是参透生死。” “师妃暄,你若参悟不了这些,永远不能臻达《慈航剑典》的死关之境,甚至连剑心通明都达不到,只能跟着全派共赴黄泉。” 他说到这,浑然不顾师妃暄难言的神色,再道: “贫僧如今却是半步踏在了无寿者相上,不在意一生该有多长,只在乎自身性命的厚重和宽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